欢迎来到精华学校! 登录 | 注册 | 专题活动 | 收藏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官方微信
免费好课
进群咨询
首页 > 中高考资讯 > 教师指导

2018—2019学年海淀区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2018.11.08

来源:精华学校

查看数:

精华学校历史教研组  王冲

选择

1.【答案】B

【解析】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同时考查学生因果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政府采取措施督促百姓早结婚,旨在增加人口。故B符合题意。选项A 既与题目不构成因果关系,也不符合史实;督促男婚女嫁并非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能加强基层控制,故C选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农业和商业的问题,D选项与材料无关。本题体现了当前的社会问题,是重要命题方向之一。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影响。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诸侯争霸的一个重要影响是推动局部统一,故D选项正确。县制普遍取代封邑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且出现于战国时期,故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选官制度的变革,故排除B项;诸侯争霸与君主专制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措施,根据材料,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有助于增加秦国农业人口及粮食产量和财政收入,故C项符合题意。招揽三晋农民归附秦国耕种并不能打压贵族势力,故排除A;商鞅变法是贯彻法家的思想而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故排除C;材料只提到吸纳人口进入秦国而非开疆拓土,故排除D。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和学生的时空观念、地理常识。根据材料可知该水利工程为郑国渠工程,结合所学,郑国渠工程位于关中地区,故正确选项为C。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根据材料中“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可知,孟子主张通过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达到社会稳定,故C选项符合题意。A、D选项内容材料未体现;B选项是法家思想而非孟子思想。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的三公九卿制的内容及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的设立有助于制约宰相,维护君主专制,故选A项。B项属于思想控制和中央集权层面的措施,与题意不符;C项不符合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且与题意不符;D项的表述为明代内阁而非御史大夫,排除。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初的统治思想、三老的概念和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汉初通过设置三老而推行道德教化,故B项正确。汉初无为而治,儒学还未成为主流思想,排除A;“三老”制度与养老机制无关,C选项混淆概念,排除;根据所学可知,汉高祖时期并未将统治思想转向有为,且不能根据材料充分得出这一结论,排除D。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地位。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历朝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小农经济长期以来以铁犁牛耕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耕牛的作用对于农业十分重大,故选C项。材料并未涉及宗法制度,排除A;根据常识和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耕牛与保护生态平衡几无关系,且不符合事实,排除B;D项忽视强调保护耕牛的意图,故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初的统治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汉初统治政策较为宽松,故诸子学得以呈现繁荣。A正确。B项对材料解读不当,且不符合事实;诸侯王的势力被逐渐削弱是在汉武帝时期,且并非构成诸子学得以呈现繁荣的原因,排除C;汉朝在汉武帝之前并未推行积极有为的政策,排除D。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中的整顿吏治的措施——实行俸禄制。根据材料可以得出A项;B、C选项材料中没体现;D选项对材料过度解读,不符题意,排除。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措施和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A、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不兴土木”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中心的南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地区在唐代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材料中“军国大计,仰于江淮”体现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为天灾而安史之乱为人祸,故A项不符题意;唐代政治中心一直在关中地区,C项不符合事实;材料并未提及关中地区,D项不符题意。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及唐代的对外贸易。“西亚椰枣纹”表明唐代对外贸易的繁荣和西亚地区曾与唐代发生贸易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城市的发展和唐代的书画成就及雕版印刷术,排除D项;根据材料可知,该文物为民营手工产品,故C项不正确。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和学生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素养。根据材料可知不同时代对王安石变法评价不同,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常理。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宋代的城市发展。临安城作为南宋都城,其首要功能是政治功能而非经济功能,①不正确;皇宫偏居城南仅仅是区位问题而非皇权是否衰落问题,②移花接木,排除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的中央集权措施。根据材料,急递铺负责文书传递,目的是加强信息传递以达到加强中央和地方联系的效果。因此选B。因此,急递铺不具备维持地方治安职能、和转运财赋职能,故排除AC。急递铺规模较小且不具备军事权力,不能达到抑制武将势力的效果。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经济成就和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根据材料,强调了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兴盛行销全国各地,而事实上此时江南地区也恰恰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故D项正确。并未涉及棉纺织业地位的上升和货币的变化,故BC两项不符题意;A选项过于绝对且不符合事实。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海禁政策相关知识点和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材料主旨是明隆庆年间后放宽海禁之后带来的诸多积极影响,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事实;C、D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机构为军机处,D项为军机处的职能,ABC不是军机处的职能。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和心学的内容和区别。根据材料可知,陈献章的思想属于心学范畴,且与陆九渊的思想趋于一致,故而C选项正确。ABD选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地主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可判定时间为鸦片战争之后不久,当时的开眼看世界的内容上且处于了解世界和寻求御敌之术的层面,因此A选项正确。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时间线索观念。改革传统政体和实业救国均出自甲午战后,全盘西化的思想出自新文化运动,而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中国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故B选项正确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和学生应对思维惯性陷阱的能力。虽然材料主人公是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但材料内容为本题解题的主要依据。根据材料,其主要内容为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因此D选项正确。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的概念。A选项体现出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并非近代社会性质的主张;禁烟与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无关;禁庙宇、焚书不是近代性质的行为。而完善法制,强调法律则是近代性质社会改良的应有举措。

2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瓦解。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外国的经济侵略,对于茶叶的商品化而言,国外需求的扩大是其出现材料中所给的现象的原因,故A不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农业破产问题,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外贸易逆差相关信息,排除C;农业生产商品化是自然经济瓦解的重要体现,故D正确。

2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的做法不利于战前准备工作,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措施。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在政治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官民上书言事而非真正的开国会行宪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①不正确。其他三项均包括在戊戌变法过程中。

2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的发展和日本对华的经济侵略、以及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比例下降,但并不能说明其总量下降,故①排除;此外,单从表格不能看出美国取代英国霸权地位;根据比例变化和相关事实可以判定日本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一战时期包括在内,且材料反映的信息也体现出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因无暇东顾而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清末预备立宪运动的背景。AD不符合事实;C时间错位。

3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文类题目的信息掌控能力。漫画内容并未反应严重的等级分化和农民领导革命。且CD两项与事实不符。

3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比欧美革命思想进步的地方在于民生主义思想,故体现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思想的B项符合题意。

3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材料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的根源在于家族制度。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改造思想,宣传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因此,A项符合题意。

 

非选择题

33.【解析】本题前两问考查中国古代关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思想基础及其变迁。学生应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及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关系来作答。第(3)问考查近代以来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带来的冲击。

【答案】(1)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心。(3分)

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2分,或:秦汉时期,建立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

(2)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3分)

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3分)

(3)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际体系;或: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2分)

背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分)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逐渐了解了世界的发展形势。(2分)

34.【解析】考查学生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素养。学生应立足唯物史观,还原时代背景,站在各自角度分析问题。在分析左宗棠的功过得失方面,可以立足不同角度。近代化角度来褒扬其洋务运动的成就,从爱国主义思想角度褒扬其维护领土主权行为;从阶级立场角度批判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的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答案】(1)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正面的褒扬。(2分)《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面的记述。(2分)

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2分)

(2)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分)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下。(2分)

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2分)

(3)水平一:能够从一个方面的史实进行解读。(1-3分)

水平二:能够准确归纳相关史实,并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史论结合。(4-6分)

水平三:能够全面提取信息,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7-8分)

评价的结论观点正确,有总结提升,3分。

35.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相关内容及其评价。考生应把握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中国近代做出的调整。

【答案】(1)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分) 历书很受欢迎,是主要印刷品。(1分)唐朝印刷品出现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甚至有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1分)

印刷业成为一个手工业门类,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指导作用(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文化传播。 (2分,答出两点即可)

(2)发展:由以自然科学为主转向社会科学为主(书籍以政治制度和法制为主);出现商办和个人译书机构,打破官方译书机构专营局面;很多西方书籍由日文转译。(3分)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1分)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转向关注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1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兴起;(1分)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对中国产生了影响。(1分)(3分,答出3点即可)

 

 

 

什么?只有解析还不够?还想要老师一对一逐题分析,手把手纠正错题

11月7日-11月18日,精华【专家团】坐镇各校区,为你免费一对一"把脉"期中,并提供个性化的试题分析报告!预约成功后,即可到精华学校各校区(地址见文末),找老师免费一对一分析。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预约

加入高考助力群,找老师答疑,与优秀的同学共同进步!

在群内你将得到:

1、实时分享历年高考真题及知识点专项练习,并附有答案及解析

2、各科老师教你高效复习,巩固基础,提升能力。

3、大小模拟考试,针对性复习,助你金榜题名

4、提前了解高考,预估全市位次

5、不定期的讲座,分析高考政策,解答志愿填报,用数据说话!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小助手",邀你进群!

精华学校

(建群为了广大家长及考生得到更准确信息和更贴心的服务,群内不会散布广告)

更多>>

推荐课程

最近浏览的课程

北京市海淀区精华培训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总机:400-650-7766
京教研【2001】31号 京ICP备13033151号-6 备案编号: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241号
Copyright 2011-2021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