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精华学校! 登录 | 注册 | 专题活动 | 收藏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官方微信
免费好课
进群咨询
首页 > 中高考资讯 > 精华周刊

茶与中国文化

2016.08.26

来源:《饮茶史话》

查看数:

茶作为一种饮料,它是物质生活用品。当它在古代中国普及之后,就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生计七件要事之一了。这是宋代的说法,足见那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了。不过在古人看来,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精神生活的必需品,人们以茶养性和神,以茶易俗成礼,以茶研学布教,在这样的过程中赋予茶以完美的品质。茶因此越来越具有了文化色彩,它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中国人开始饮茶,按陆羽在《茶经》中的说法,“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将饮茶的最早年代追溯到了传说时代。不过文字记录的中国最早的茶事,是发生在西汉时代,见于王褒在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所写的《僮约》。《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话,后来的茶学家们据此认为,这其中提到了以茶待客的古风,也提到最早的茶叶贸易活动,还提及有专用的茶具。这就是说,在巴蜀故地,西汉时代饮茶已成为普遍时尚。因此,我们也有理由推断,开始饮茶的时代,应当比王褒生活的那个 传世 年代要早得多。

东晋人常璩撰《华阳国志》,说武王克殷以后,巴人纳贡的贡品中有茶和蜂蜜等。或许古代巴蜀产茶,真的可以早到商周之际。

到了两晋以后,南方产茶的规模已经不小,饮茶更加普及,所以张载在《登成都楼诗》中写出了“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句子。又有晋人孙楚的《出歌》说:“姜桂茶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 表明巴蜀故地在两晋时代仍是重要的产茶饮茶的中心。

自汉代以后,饮茶活动被人们赋予了明显的精神色彩,茶已不纯粹作为饮料而存在了。特别是魏晋以后,贵族崇尚奢靡之风,浆酒藿肉,暴殄天物,一些有识之士为表现自己清雅不俗的操守,用品茗代替酒馔,即“以茶代酒”,以扭转世风。据《晋中兴书》说:东晋时升任吏部尚书的陆纳,在任吴兴太守时,有一次卫将军谢安约好要来拜访他。他的侄子陆俶是个热心肠的人,对叔父没有筹备筵席待客深感不安,但也不敢问明原因,便自作主张地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静候谢安的到来。谢安来了,陆纳只命人端上一杯茶来,再摆上一些茶果,就这样款待贵客。陆俶见此情景,觉得太寒酸了,赶快将自己预备的酒菜端上来待客。侄子满以为这样能讨得叔父的欢心,没想到在客人告辞后,叔父先逮住他打了四十大板,怒气冲冲地说:“你不能为叔父争光倒也罢了,却为何还要毁了我清淡的操行?” 这一杯茶水,成了当时士大夫们以清俭自诩的标牌。

又见《晋书·桓温传》说,桓温任扬州太守时,也是一个节俭的太守,每逢宴饮,只用七子攒盘摆些茶果,并不大嚼大饮。还有一些帝王,也以茶饮作为标榜自己德行的工具。据《南齐书·武帝纪》说,齐武帝萧颐在他的遗嘱中,明言死后“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以茶作供品作祭品,这说明茶已是当时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了,至少在江南地区是如此。

唐代佛教禅宗的发展,更加促进了茶饮的普及,茶禅一体,僧俗转相仿效,饮茶之风日盛。尤其是陆羽著《茶经》以后,古代茶学得以正式确立,使后代茶学著作层出不穷。唐代饮茶已普及到中原及边疆地区,茶真正成为举国之饮。茶在唐代有了专用的字和专门的著作,有了边销和税收,对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唐代文人对茶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定茶对人的身体与精神都有莫大的益处。文人们在茶饮活动中,力求进入一种前人不曾到达的境界。顾况在《茶赋》中说茶“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裴汶的《茶述》更进一步言茶“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这样评述茶的性味、功用,对茶赋予新的定义是前代所未有的。可见茶的文化意蕴更加浓厚了,茶饮不仅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更进一步进入到了人们的精神领域。

茶大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有了新的茶叶生产中心,建安所产建茶名闻天下,龙团凤饼贡茶更是品质优良。宋代出现了许多茶馆,茶饮的社会化得到充分体现。宋代还风行斗茶和分茶游戏,对茶品的优化和茶艺的精进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代宫廷有茶仪茶宴,还有研究茶学的帝王。许多文人、官吏都是著名的茶人,都曾下力研习茶艺。民间茶礼也已经形成,茶用作订婚的彩礼之一,媒人被称为“提茶瓶人”;邻舍敦睦互请品茶,称为“支茶”;喜迁新居,街坊要彼此“献茶”;朔望之日,亲朋好友也有“茶水往来”。自汉代以来“以酒成礼”的传统,到宋代就有了新的改变,茶也可以行礼了。

到了元代,茶艺一改宋人的琐细,变得简约清新起来。元人除保留少量饼茶作为贡茶以外,大量生产散茶。散茶的普及,推动了饮茶方式的简易化,也就促进了茶艺的简约化 发展趋势。元代茶人更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元代的这种变化,是蒙古入主中原后传统汉文化受到冲击的结果。因为旧文化传统的分化,繁琐的茶艺也同时被摒弃了。

明清时期,人们对茶艺又有了刻意追求,追求茶学至精至美,茶美,水美,器美,环境气氛美,意趣也更美。茶器中的至美之器紫砂壶,备受茶人们的青睐,于是涌现出许多制壶名匠,也就有了一些研究茶器的著作。清代以后,茶饮的大众化进入极盛时期,茶叶贸易也空前扩大。饮茶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有盖碗冲泡法,也有大壶冲泡法,有工夫饮法,分别适合于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地区。

饮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如果从有确切文献记述的西汉时期算起,已经有了2000年左右的漫长岁月。茶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变迁,影响到茶业茶艺的发展变化,茶业茶艺的发展反过来也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饮茶,主要在茶品、茶具、茶艺诸方面逐渐取得进步,也是在这些方面与中国文化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茶文化体系。

从唐代开始,由于贡茶兴起的原因,各产茶地竞相生产优质茶品,这些茶品多以产地命名。宋代时贡茶之风更炽,朝廷在重要的产茶地专设有贡茶院,督造贡茶。上贡朝廷的茶品压模有龙凤图案,称为龙团凤饼。最著名的建安北苑贡茶,极品有数十种之多,多以吉祥语辞命名。帝王们常以贡茶赏赐近臣,以示宠信。明清贡茶改为芽茶,产地更多,名号也更雅了。

除了贡茶,各地历代创制的其他名茶也很多。在自然条件较好的茶区,都或先或后地制出过茶中名品,现代南方各省区在历史上都曾出产过名茶。名茶凝结了古代茶工们的智慧,也有品评赏鉴它们的名人们的功劳。

古代名茶都以色、香、味、形的独特风格而著名,许多名茶都以色泽和产地命名,茶人们从茶名茶色上很容易判明茶的风味特色。各色茶叶中,历史最悠久、品种最丰富的是绿茶,珍品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其次为发酵茶红茶,品种也很多,名品有滇红工夫、祁红工夫等。还有半发酵茶乌龙茶,兼具红茶和绿茶的味与香,名品有武夷岩茶、铁观音等。其他还有白茶、黄茶、黑茶等,白茶为中国特产,白茶黄茶都属轻微发酵茶。黑茶为后发酵茶,多制成紧压茶,产量列红茶绿茶之后,排在第三位。

中国古代还有品类繁多的花香茶。宋代在制成香料茶之后,又以茉莉鲜花焙茶,制成花香茶。明代又制成果香茶,进一步完善了花香茶的制作方法,大量增加了花香茶的品种。到清代花香茶的商品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涌现出一些窨制花茶的中心。花香茶中产量最大的是茉莉花茶,其次是白兰花茶、桂花茶等。

古代的茶具,随着饮茶方法和习俗的改变而发展,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西汉时期已有了简单的专用茶具,在一些文献中已有提及。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杯、瓷壶等茶具,属于东汉时代。东晋时代制成了茶盏及与盏托配套的饮茶器具,南朝时期这种茶具相当流行,考古有大量发现。

到唐代时茶具已经系统化、规范化。《茶经》记述的茶具有二十多种,有烤茶器、碾茶器、量茶器、煎水器、盛水器、饮茶器、调茶器等。唐代流行煮茶法,宋元兴起点茶法,以壶烧水,再点注杯中茶叶,这样使茶具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茶瓶逐渐流行起来。从唐宋之际开始,茶具在形态改变的基础上,装饰也富于变化,更加强调了艺术化。由于饼茶废除和散茶流行,元明之际茶人们摒弃了茶碾、茶瓶等,直接用茶壶沏茶,青花茶壶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茶具。清代又兴起紫砂茶具,还有彩瓷与漆器茶具,盖碗茶杯成了最流行的款式。艺术化的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传世 值,而且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古代茶人看来,饮茶是一门艺术,所以历来茶艺都备受重视。品茶的艺术包含有广泛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饮茶方式、环境气氛、品鉴经验、茶趣体验几个方面。

古代茶人们在重视茶品的质量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水品的选择,认为只有好水才能烹出好茶。所以人们在研究茶品的同时,也考究水品,品茶之前先要具备品水的功夫,这是一个优秀茶人必须具备的本领。煎茶的用水,最基本的要求是甘洁、活鲜,没有污染,所以茶人们推崇用好的泉水,而且还认为用茶叶产地的泉水烹茶最好,能更有效地发散茶叶的香气与滋味。

古代茶艺将煎汤作为十分关键的一环,有一些公认的技巧。煎汤讲究火候适中,不老不嫩。煎汤的容器与燃料选择不当,也都会影响茶香茶味。

古代有许多精于品鉴的茶人,以精鉴为饮茶的最高境界。对于茶叶品第的评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过大体都是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考虑的,最难品鉴的是茶味与茶香。

宋代兴起的斗茶之风,实际上是品鉴茶叶的一种社会活动。茶农之间,茶贩之间,茶人之间,甚至帝王都热心于斗茶,这对茶艺茶学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古人在饮茶时,比较注意寻找或营造清幽的环境。有的人喜欢投身于自然,以为在湖畔、松林才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茶所应有的境界。有的人则喜爱清谈于茶室,以为“竹里飘烟“,才能体验到茶的清净之味。不同时代的不同茶人,对饮茶的最佳时间和环境都有不同的选择标准。文人们所追求的,不外是静、幽、洁、雅,而大众化的品茗,却多了一些热闹的气象,茶馆成了最好的去处。

茶馆在唐宋时代已经比较兴盛,它是饮茶普及的一个重要标志。到清代时茶馆更加普及,各地的茶馆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有的茶馆成了大众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有的茶馆卖茶也卖小食品,有饮有食。许多地方的茶馆都是人们交际的场所,人们通过茶馆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古人认为茶中有趣,只有德行高洁的人才能领略得到,他们将追求茶中的意趣之雅,作为饮茶的一个目的。茶人们重茶品,更重人品,人品高尚,才能在饮茶中进入神融心醉的境界。

茶在古代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交友,密切彼此的感情。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自古也有以茶待客的传统,用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茶艺招待贵客。

茶与中国古代的儒、道、佛三大思想流派,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儒、道、佛以茶传播学术思想,以茶传布道法佛规。其中又以佛教与茶的关系最为密切,佛教的禅宗坐禅时以茶为饮,在清净中修行。佛教禅宗在唐代普及发展以后,许多平常人为修行在接受禅宗的同时也接受了茶,推动了饮茶之风的流行。特别是寺院,一般都参与茶叶生产,许多名茶都出自佛僧之手,这为茶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医药学家们对茶的药用效能给予了关注,他们阐明药理,制成方剂,用茶解除人们的病痛。茶被视为治万病之药、保健良方。茶除用于治疗许多疾患,对人的肌体起到保护作用外,还用于涤烦清心,对人的精神起到保健作用。

茶吸取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灵秀清逸之气,而且还接受了中国文化璀璨光芒的照耀。自然赋予茶以宜人的香、味、色,中国文化又赋予茶以深邃的内涵。没有中国文化的浸染熏陶,也不会有中国的茶,不会有我们引以为荣的茶文化。

——周刊内容涉及版权及稿费问题请联系精华学校或电话咨询400-650-7766

 

扫描如下二维码,关注精华学校官方微信

精华学校专注于中高考教育38年,通过多年教育经验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震撼的服务:

政策权威解读:用精华的观点直击高考政策,分析学情与考情。

资讯及时更迭:教育资讯、考试资讯、录取资讯时时更新。

超值线上互动:讲座、优惠、沙龙、馈赠,多种活动,互动不停。

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精华学校官方微信

更多>>

推荐课程

最近浏览的课程

北京市海淀区精华培训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AB座公建(邮编:100086)总机:400-650-7766
京教研【2001】31号 京ICP备13033151号-6 备案编号: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241号
Copyright 2011-2021 www.ji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信息